五里河水

伏羲颂 - 瑞鸣唱片

花开云舒:

瑞鸣-听见音乐点亮生活:

辉煌的编钟和声,一部令音乐专业都会赞赏的作品 | 瑞鸣


今天小编想给大家推荐的是《伏羲颂》,选自瑞鸣11月最新专辑《神话-山海经•上古传说》,《伏羲颂》作为《神话》的最后一首压轴之作登场。


《伏羲颂》全曲6:59,令小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全曲美的一塌糊涂”的和声。而这样不同凡响的和声效果是来自于“编钟和声”!


据作曲家张朝老师的解释,他曾经对编钟进行了音响学的研究,并创立了编钟和声,两个空五度(空阔感,余音长),一个增四度(金属感),一个小七度(敲击感),构成编钟和声,贯穿整个作品。

 --作曲·张朝


到作品的高潮部分,将这个和声组合运用到交响乐队中,放大了编钟的和声感,就像一个“巨型编钟”,突出了音乐辉煌的感觉。真的可以使用“大气磅礴、感人至深”这样的词语来形容。


可能是因为伏羲造“琴”的原因,作品中呈现琴箫和鸣,钢琴和古琴结合在一起,相互对答。曲中民族乐器作为主旋律,线条清晰,漂浮在整个宏大的和声之上,带领整个音像整体向前(大家可以感受下4:24左右竹笛的部分),留下深刻的中国音乐气质。音乐规模感庞大、音场宽厚、堂音十足音像庞大又凝聚


在欣赏这首大气磅礴的作品,小编感觉还是对设备和听音环境有一定的要求的。如果听音环境太硬朗,高频反射过多,中频段可能会产生“嗡声”,低频段就更会浑浊了。


关于先祖伏羲


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,我们的祖先--民族人文先始、三皇之一,亦是福佑社稷之正神---伏羲也是半人半兽的形象。相传,上古时代,华胥国有个叫“华胥氏”的姑娘,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,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,便好奇地踩了一下,于是就有了身孕,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,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,取名为伏羲。作为我国文献记载最早的创世神,史记中称伏牺,后与太昊合并,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“太昊伏羲氏”,亦有青帝太昊伏羲(即东方上帝)一说。


相传伏羲人首蛇身,与女娲兄妹相婚,生儿育女,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,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,创造文字结束了“结绳记事”的历史。他又结绳为网,用来捕鸟打猎,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,发明了瑟,创作了曲子。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,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,也成为中国人祖先认同的象征。


自古以来三皇五帝就受到历代帝王的尊敬与祭祀。在当代社会,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伏羲创世神话和祭祀伏羲的习俗。著名文人陆游对伏羲开天的评价“无端凿破乾坤秘,始自羲皇一画时”。


作为欣赏此曲的背景资料,小编在下面还引用了《神话》作品的制作人叶云川和作曲家张朝自己的表述。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通过《伏羲颂》想表达怎样的创作意图吧。 


制作人叶云川说《伏羲颂》


 在制作人叶云川老师和作曲在探讨这首作品时,其中涵盖了人类的奉献、开拓、温暖、慈悲、谦让等等太多人类情感的东西。这也许就是这首作品的主题要讲的吧。对于现代人,现在的音乐人应该更多去表达的东西是什么呢?我想应该去歌颂这些人类最美好的情操,美好的情怀、道德、价值观,这样的东西吧。


作曲家张朝,从《伏羲颂》表达世界大同


张朝老师喜欢《伏羲颂》的最大的特点就是,在其中使用了编钟。编钟是中国古老的很有代表性的乐器。再用钢琴和编钟合在一起,编钟就像一个大钢琴,音域宽广,而且也是敲击性的,有延音的,这和钢琴很相近。把西方的大乐器(钢琴)和中国的大乐器(编钟)中西合并,找到它们的相同之处组合在一起,这是写作《伏羲颂》最大的发现,非常微妙。


在创作《伏羲颂》中找到了中西方音乐的共通点。同时又跟古琴相结合,把钢琴和古琴结合在一起也非常成功。这几个点在这个作品中、在音色运用中是非常具有独创性的。最后结束在编钟编磬,也是一种祥和的钟声。


《易经》不是用文字来表述,而是用卦象来表示的,因此它的覆盖面就更广泛。孔子用一生来读《易经》,也是用一生去研究它,因为他感觉如果《易经》不传承就太可惜,所以孔子为《易经》写了一本书叫做《易传》。


台湾师范大学的曾仕强教授讲过,“孔子希望《易经》飞翔起来,如果《易经》能够飞翔起来的话,世界将大同。”


就是这个“同”字,其实中国古人,“天地人和”就是世界大同的观点。后来贝多芬在席勒的诗里面写了他的《欢乐颂》,让世界大同。在中国,在几千年前的先祖就有这个思想了。伏羲的思想就是“世界大同”,其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。 


今天,就请大家来在《伏羲颂》的灿烂和声中,一起感受岁末年初的“天地人和”。


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jM5ODYzMTIwMA==&mid=2651399583&idx=1&sn=0d0c7a33ddc9e14e7d20d4e7af6be377&chksm=bd3a47d08a4dcec678ecb9b9b86cb64a963f29d904179d9e5d6853b82b5e61cdb90cece6ff98#rd

评论

热度(495)